有富策略 晋楚争霸城濮之战后,两军在郑国遭遇泜水之役,晋军耍诈放鸽子_楚军_晋国_楚国
#头条创作挑战赛#有富策略
公元前627年,晋文公去世大丧葬礼期间,晋国的卿士们为了让秦穆公依依东望的野望“断舍离”,在崤山山谷伏击将三万秦军的亡魂禁囿在崤山深渊。
当年,狄人部族的游民恐怖分子乘机袭扰晋国,晋军在完成崤之战的阻击后,腾出手来干了一下狄族难民,晋军发起了“箕之战”,此战,中军将先轸战死沙场。先轸的儿子先且居上位接替他的父亲担任晋国的上卿中军将。
晋文公的去世,正常情况下晋国是要止戈息兵的。但是始终不走寻常路的晋国始终不按常理出牌。这一年,晋国对外的用兵一下子就有三次。
除了崤之战、箕之战,第三次用兵,是年底的时候,晋军与楚军再次狭路相路,差一点就擦枪走火,再次引发双方的争霸战。
起因是因为许国。
许国迫于生存形势的需要,与晋国结盟的同时,保持着与楚国的邦交关系,就是两边讨好两边都不得罪的策略。
展开剩余78%但是新晋接班的霸主晋襄公不答应,要求许国必须选边站。许国还是模棱两可的样子。
于是晋国联合了陈国、郑国,组成三国联军有富策略,讨伐许国。
那边楚国的楚成王也恼怒了,命令楚国令尹子上斗勃领兵出征,也攻打晋国的盟友陈国和蔡国。陈国、蔡国迅速投降,与楚国签订和约。子上斗勃决定乘胜打击郑国,就接着发兵郑国。
楚国令尹子上斗勃发兵郑国的时候,楚成王学着晋文公的作派,将流亡在楚国的郑国郑文公的儿子公子瑕拉上,准备在郑国发动政变,让亲楚的公子瑕上位取代已经即位的亲晋的郑国新君郑穆公。
晋文公当时是将公子兰(现在的郑国新君郑穆公)安置在安全的后方,等前方与郑国的战事完成并达成和约后,方才将公子兰案例送达郑国,服务就要提供全套的。
但是是楚蛮子的作派与中原人不一样,子上斗勃让公子瑕潜入郑国联系公子瑕的旧党,从内部策应,里应外合,将郑穆公赶下台,此举置公子瑕于危险境地之中,果然,公子瑕在郑国境内出事了,身边的亲信护卫居然直接绑了公子瑕向郑国告密并送交给郑国当局。
郑国君臣上下国人野人齐心协力,守城护国,抵抗楚军的攻城,同时向晋国求救。
当时领兵攻打许国的是晋国上大夫阳处父有富策略。
阳处父,是晋文公连襟赵衰的得力部下,后来出任晋文公的嫡子姬驩的老师。
阳处父,加入赵衰团队赵家班之前,曾在狐偃的团队跟随狐偃服务了三年,一直出不了头才改投到赵家班的。
攻打许国,是没有任何风险必胜的好差事,赵衰就为阳处父争取了这样一个可以立功表现的机会。
没想到楚军却连连得手,搞掂了陈国、蔡国,现在就要在郑国狭路相逢,硬碰硬的干一架了。
接到国内指令的阳处父,硬着头皮率军进发郑国,在泜水北岸安营扎寨,正准备派人回国催大军粮草的时候,得到了郑国那边的公子瑕已经出事的消息。马上得出一个结论就是这一仗其实没有必要跟楚军打的,楚军打得也没有很大意义了。
阳处父就再派出人马向赵衰私下请示,得到了赵衰的支持的答复。
于是阳处父就有主意了。立马派出战前使者前往汦水对岸的楚军大营,与楚军的令尹子上斗勃下达这样的战书:
1、双方这样对峙没有意思,我们还是来一场痛快的决战;
2、或者我晋军后退三十里,给你楚军腾出布阵的地形来,我们打一场;
3、要么你楚军后退三十里,给我晋军腾出布阵的地形来,我们打一场。
子上斗勃想让晋军后退三十里,楚军渡河列阵迎战晋军。子上的部下孙伯有点担心,认为晋国人不是宋国人他们不讲信用的,如果乘着我楚军渡河一半就发动半流攻击的话,我们楚军就亏大了;不如我们后退三十里,让晋军渡河过来列阵对仗。
于是约定楚军后退三十里。
乘着楚军后撤的过程中,等着楚军后撤完毕大部从马在结营扎寨的时候,阳处父就组织晋军全军放声高呼楚军败退、楚军败退,然后晋军就快速打包撤退回师了。
楚军主帅子上吃了一个哑巴亏,再打郑国,一失去意义二粮草也不够,等楚国国内粮草过来简直就是干耗,于是也就决定撤兵了。
城濮之战,因为当时的令尹子玉成得臣违抗楚成王的命令擅自决定与晋军打一仗,结果打败了,子玉只好自杀以谢罪;
泜水之役,楚军虽然没有占到晋军的便宜,可以打败了陈国、蔡国,并与两国签订了和约,算是有战绩的,但是回到楚国后,因为楚国世子熊商臣的挑拔,楚成王还是以兵败的名义处决了令尹子上。
晋楚两次干架,楚国折了两位令尹。
不久,楚世子熊商臣就乘着楚国政局小动荡的时机,楚世子商臣逼迫楚成王自杀,然后篡位,史称楚穆王。
因为楚穆王篡位,要稳定楚国国内的局势,不敢擅自对外用兵,就在这当儿,秦穆公抓住时机,向晋国发动了为崤之战复仇的“彭衙战役”。
#晋楚争霸十一战系列#有富策略
发布于:天津市启泰网配资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